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学校坚决落实“开学不返校、停课不停学”的总体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线上教学工作,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本科教学任务。“开学”一周以来,由于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教学工作稳定平稳推进。
校领导高度重视,总体部署科学有序。校领导通过网络专题会议的方式,进行总体工作部署、督促并安排重点工作。1月31日,制订并发布了《河北地质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调整预案》,明确了开学延迟但授课不误的总体思路。2月5日,依照《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精神,第一时间制订并发布了《河北地质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在线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教学工作相关调整安排、教学方式及时间要求、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对在线教学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为了让全体本科了解教学的调整安排,2月19日,发布了《河北地质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调整告全体本科同学书》,累计访问量近4.2万余人次,有效的回答了学生关注关心的主要问题。学校做到了把教学工作调整的总体安排通知到每一个人,任务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人,为保障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图1. 各教学单位开展线上教学测试的分布表
前期工作准备充分,总体保障安排有序。针对部分教师对线上教学不熟悉、不掌握、无经验等情况,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于2月10日前,对本学期有授课任务的教师拟采用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摸排,各教学单位上报1116门拟开展线上开课的课程,部分课程提出了建议、反应了存在的问题;二是有针性地开展资源推送工作,向教师们推送了“在线课程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持高校在线教学服务方案信息汇总表”、“雨课堂操作指南”、“超星操作指南”等;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先后发布了《关于号召教师参加超星线上培训的通知》《关于号召教师参加雨课堂线上培训的通知》,提供了线上培训的时间安排并组织教师参与混合式教学、MOOC制作、课堂工具的使用等线上培训;四是针对教师对教学调整和开展线上教学存在的疑问,分别于2月11日和15日发布了《河北地质大学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Q&A》及《河北地质大学本科教学调整解读》,对教师科学准备教学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五是针对学生找不到“线上班级”的问题,开发了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全校所有课程对应线上班级的二维码,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加入“线上班级”。六是于2月23日前,组织了1437门次的课程进行线上教学演练,进一步排解了问题,为线上开学奠定了基础。七是在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上组织开展了建课工作。八是为了保障线上教学质量,设计开发了“课程教学调查问题”“线上教学经验分享”“线上教学日报”等钉钉应用,为适时掌握全校线上教学开展情况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还设计开发了“学生事项申请”、“调课申请”、“学生学籍异动审批”、“课程学分置换申请”等应用。最重要的是,全体地大教师将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共克时艰的责任所在,以出色的线上教学准备工作保障了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

图2. 2月24日我校师生在超星平台上开展线上教学的情况
线上教学开展顺利,质量监控落实有序。开学的首日,我校线上开课375门。经线上调查,反映“正常”的有308门、反应“较正常”有52门、未汇报正常与否的12门;线上教学的“正常”率为82.13%,“较正常”率为13.87%,总体良好率达96%。开课首日,全部线上课程应到学生人次为26149,实到学生人次为25562,学生平均到课率97.76%。截止目前,学生申请网上办理的事项628条;线上提交的学分置换申请的学生1406人次;线上申请学籍异动的学生37人次:申请线上调课的8人次;总计1402门次课程进行了线上教学情况日报;教师中有126人次分享了线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教师们有的基于中国大学MOOC、学银在线、学堂在线、智慧树等平台开展MOOC教学,有的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有的基于雨课堂、钉钉、腾讯课堂等开展直播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一周来的教学运行状态总体良好。

图3:信息工程学院马建涛老师网上授课前
巩固线上教学成果,持续建设地大“金课”。每一种不利,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这次疫情,无论对于师生还是学校均是一个挑战。然而,这次线上教学的开展使绝大多数教师具备了线上教学的经验,种下了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有利的种子。教务处适时报备立项了46门混合式课程。接下去,学校将督促和进一步引导教师以质量为第一追求、以立德树人为第一任务,以创新教育教学为手段,做好课程及其生态建设;激励教师争当地大“金师”,持续建设好地大“金课”,为培养地大“金生”做出更大贡献。